2025年4月27日下午,三亚市海棠湾进士中学的校园里充满了求知与探索的氛围。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科普基地带着丰富的科普展品与3D打印小礼品走进校园,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为主题,通过专业讲解、模型展示及互动问答,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技课堂,让绿色出行与科技创新理念深入人心。
系统讲解+分类解析,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框架
活动中,科普员娄畅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出发,依据工信部2017年发布的管理规定,详细介绍了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及燃料电池汽车(FCEV)的技术原理与特点。他特别解读了新能源汽车号牌的设计细节:绿色底色象征环保理念,电插头图案与字母“E”凸显电动属性,“D”“F”分别代表纯电动与非纯电动类型,小型与大型号牌的规格差异也让同学们直观理解了车牌体系的分类逻辑。 在核心技术讲解环节,娄畅围绕“三电系统”展开: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核心如何替代传统发动机实现高效动力输出,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BMS)如何协同保障能量存储与安全运行,电控系统又如何像“神经系统”一样精准调控车辆。他还通过对比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结构差异,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电动化在节能减排、能源效率上的显著优势,让同学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革新有了清晰认知。
模型展品+问答互动,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
为了让抽象的机械原理具象化,科普团队带来了差速器模型、变速器模型和汽车悬架模型。娄畅现场演示了差速器如何实现车辆转弯时两侧车轮的转速差,变速器如何通过齿轮组合传递动力,以及悬架系统如何通过弹性结构提升行驶舒适性。同学们围在展品旁仔细观察、踊跃提问,在触摸与交流中感受汽车机械结构的精妙。 互动环节中,最受期待的当属3D打印小礼品。这些精致的模型作为“知识奖励”,专门送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娄畅设计了多轮知识问答,涵盖新能源汽车类型、号牌含义、核心部件功能等内容,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燃料电池汽车的排放物是什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答对问题的同学高兴地接过3D打印模型,既收获了成就感,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
播种科技种子,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校方表示,此次活动将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讲解,结合实物模型与趣味互动,让学生们在“看、听、问、答”中感受科技魅力,有效激发了他们对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兴趣。特别是3D打印小礼品作为回答问题的奖励,巧妙地将学习与激励结合,让知识获取更具趣味性。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载体,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科普基地通过“科普进校园”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打开了了解前沿科技的窗口,更通过互动问答与实物体验,让“科技改变生活、绿色引领未来”的理念深植于心。未来,科普基地将继续以多样化的形式推动科技教育,助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与环保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