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开年以来,多项国际前沿研究接连揭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研究首次实时追踪到微塑料颗粒通过血液进入大脑,诱导脑血栓并导致小鼠神经行为异常;与此同时,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公布的成果显示,颈动脉斑块患者体内微塑料浓度较健康人群高出 50 倍以上,这些发现为人类敲响了新的警钟。
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人均每周约摄入 5 克微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而 2025 年《微塑料污染检测技术白皮书》进一步揭示,成年人日均摄入微塑料量已升至 583 颗,胎盘检出率突破 87%。这些微小颗粒正通过意想不到的渠道侵入人体:加州大学研究发现,咀嚼一块口香糖 8 分钟即可释放 94% 的微塑料,而用茶包冲泡的热茶中,每升竟含 24 万个塑料颗粒。更令人担忧的是,深圳大学团队在《植物科学趋势》发表的研究证实,空气中的微塑料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生菜、菠菜等叶类蔬菜,使露天种植的作物微塑料含量较温室种植高出 10 至 100 倍。
器官靶向毒性:从血管阻塞到神经损伤的连锁反应
在分子层面,微塑料正展现出精准打击人体系统的能力。中国学者的实验表明,被免疫细胞吞噬的微塑料会在大脑皮层毛细血管形成 “细胞拥堵”,导致局部血流减少和神经功能异常,接受微塑料处理的小鼠在 Y 型迷宫测试中空间记忆显著下降。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尸检研究则发现,2024 年人类大脑样本中的微塑料浓度较 2016 年激增 50%,其中聚乙烯颗粒在痴呆患者脑组织中尤其突出。而在心血管系统中,意大利学者证实颈动脉斑块中的微塑料会使心脏病、卒中风险升高 4.5 倍,其机制可能与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相关。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