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深度融合|能源工程系王乔玮老师深入企业生产研发一线实践调研


  • 2025
  • 07/12
  • 00:35
  • 教学动态

  • 浏览量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的关键时期,吉利创新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聚焦碳捕集、绿色甲醇制备及固态电池三大领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近日,7003全讯白菜网址能源工程系王乔玮老师深入吉利创新中心实验室,对其核心技术成果展开实证研究,系统梳理了企业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路径与产业化实践经验。

在吉利创新中心实验室,王乔玮老师深入研发一线,以产学研融合为导向,全程参与了从实验设计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在碳捕集技术研究中,王老师在企业工艺专家的指导下,系统操作变温吸附固定床装置,将理论研究成果与产业化需求精准对接。这种"做中学、研中教"的实践模式,积累了宝贵的工程化经验,在此实践期间王乔玮老师完成了题为《“双碳”目标下的碳捕集技术—基于吉利创新中心实验室的实证分析》课程案例的撰写,为相关课程案例库建设提供了真实素材。

在CO₂加氢制甲醇项目中,王乔玮老师参与了催化剂评价体系构建工作,并在企业专业的指导下参与了仪器操作和数据的收集。项目实践结束后,王乔玮老师根据实践经验撰写了题为《二氧化碳加氢绿色制甲醇技术—基于吉利创新中心实验室的实证分析》的典型教学案例。这种产学研深度互融的创新实践,构建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为新能源领域产教融合提供了示范样本。

在固态电解质研发环节,王乔玮老师与材料工程师开展协同攻关,固态电池界面副反应反应是行业内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痛点,王乔玮老师与企业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计划后期在电解质界面反应机理研究上开展相关合作。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实践期间,王乔玮老师完成了《“液态退场,固态觉醒” 从液态电解质到固态电池的技术跃迁》教学案例的撰写,实现了产业技术前沿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这种源于真实项目、服务教学需求的案例开发模式,充分体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价值,为培养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联系电话:0898-88386781
  • 7003全讯白菜网(中国区)官方网站-首页|NO1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